“雙碳”投資需求下,1萬億基金規模只是九牛一毛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2-04-13 20:16 回復:0 關注量:135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中國投資發展報告(2022)》發布會暨雙碳目標下的金融與投資研討會”,與會嘉賓就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和ESG投資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發布會上,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主任張志前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進行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綠色技術的創新發展,這將帶來巨大的投資需求。


張志前表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我國綠色、可持續、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數量接近1000只,規模合計7900多億元。但是不到1萬億元的基金規模對于潛在“雙碳”投資需求而言只是九牛一毛,預計未來30年我國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部門低碳化帶來的累計投資需求將超過百萬億元。


通過投資實現能源結構調整


在張志前看來,我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關鍵是通過投資實現能源結構的調整,在此過程中將出現更多的新技術和新模式,帶來更多的投資機遇。


張志前提出,應大力加碼清潔能源技術投資,其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鏈仍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應關注智能電網建設新機遇,重點關注智能電網、儲能、燃煤機組靈活性改造、智能終端等領域。應掘金傳統能源清潔利用技術,煤炭清潔利用包括燃煤發電和現代煤化工兩個方面,投資需求較大。


節能減排離不開能源消費部門改造


張志前認為,節能減排離不開對能源消費部門的改造,而能源生產的清潔化、電氣化將帶動能源消費的電能替代與能效提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效提升。


首先,工業流程電氣化投資機會大,其中對電爐煉鋼、綠色化工等領域的生產技術革新投資值得關注,而氫能是工業電氣化的另一重要投資領域;其次,新能源汽車將是長期熱門賽道,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品牌、充電樁和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有望誕生更多獨角獸企業,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和無人駕駛產業鏈也值得用心發掘;最后,應尋找綠色建筑中的細分賽道。張志前認為,綠色建筑與零碳建筑是“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綠色建筑仍有增長空間。


此外,張志前還表示,未來,能源互聯網、智慧城市等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將持續加大,新的數字技術和商業模式將不斷涌現。因此,云計算、物聯網、硬科技、智慧能源、虛擬工廠等底層技術及其應用領域值得投資者關注。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