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無疑是五谷豐登的一年:銷量達到300萬輛,相當于2018-2020三年的總和,但同樣引人注意的是這一年我國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59次,涉及車輛83萬輛,召回比例來到了驚人的4:1。也就是說,平均每賣出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被召回。這說明新能源汽車市場并不像看起來河清海晏。問題當前,新能源汽車還能加速飛馳嗎?
01頻繁召回 市場繁榮之下問題依然存在
自新能源汽車上市以來,召回已成為屢見不鮮的事情。2018年新能源汽車共發布11次召回公告,累計召回約13.57萬輛,召回比例為13.46%;2019年新能源汽車召回33281輛。2020年,新能源汽車召回45次,總計35.7萬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5.3%。而2021年,我國共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59次,涉及車輛830萬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9.5%,新能源汽車召回次數和召回數量比20年增長31.1%和759%。截至2021年底為止,我國累計召回新能源汽車已經高達198萬輛。縱觀諸多召回事件,從動力電池到逆變器電壓供應,再至座椅設計缺陷和汽車“斷軸”問題,新能源汽車似乎落入了能源系統發展受阻和品控設計落后的桎梏之中。
其實,新能源汽車行業利潤和市值分化嚴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可以認定的是市場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成為這條賽道上的“絆腳石”。頻繁地召回,甚至出現以“曝”代“宣”的窘況,諸如此類的情形在消費者心中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預期的下調反應到資本市場中,自然也會結出苦果。
2019年的蔚來就因為受汽車召回風波的影響,在第二季度表現低于預期,出現了公司歷史上凈虧損的次高峰。同年蔚來汽車(NYSE:NIO)股價也遭遇滑鐵盧,甚至在9月27日當天暴跌逾42.43%,創下歷史低點1.97美元。我們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烏云未散,加之國內經濟狀況不溫不火,消費市場維持沉悶局面,從市場情緒、資金流動、供需關系出發,均不足以形成回吐之勢或呈現高值博率。
而召回程序的混亂,以及一些車企在召回過程中OTA技術的不當使用,都加劇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不信任。OTA全稱為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載技術)。它通過線上云端為車載軟件提供下載服務來修正駕駛輔助、動力單元控制等功能。由于新能源汽車多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主要類型,OTA技術在召回過程中被車企頻繁使用。
OTA本意彌補新能源汽車缺陷,解決新能源汽車發展痛點,然而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不少車企不僅未能修正自身產品的缺陷,反而激起了消費者更大的不滿。在國內OTA過程中,各種強制收費、未經授權進行升級、強制讀取用戶個人信息等問題都有出現過。
就連造車新勢力理想也在OTA過程中身陷輿論旋渦。2020年,理想汽車的前懸掛下擺臂球頭存在脫出力不合規的設計缺陷進行召回時,公司試圖以“免費升級”來進行概念偷換以逃脫各類標準規定的監管。在遭受質疑時,理想甚至一度拒絕承認自己的偷換概念,最終在輿論發酵下才草草道歉。
這一行為自然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與市場的嘩然,當日理想汽車股價下跌5.8%,最后報26.46美元,市值221.3億元(約合人民幣1500億元),在之后的近4個交易日接連下挫,從最高28.32美元/股,一路降至24.97美元/股,降幅近12%。
事實上,盡管大量資本不甘于大市場的寂寞,紛紛出手準備回碾壓套利,但對于股市中的投資者而言,依據主流的金融和財務數據做一些假設和抽象,將預計流入市場的現金流折現當 下才是主要的投資手段。供應端的問題頻現以及資金鏈持續吃緊導致投資者紛紛拋售,股市急速殺跌波動不斷增大,再多的資本也無力回天,只能目睹股市急轉直下。
是什么造就了新能源汽車股如今這番頹勢?其原因值得我們深究。
02、召回頻發的背后是行業內卷下的畸形競爭
2021年新能源汽車召回次數和召回數量比上年增長31.1%和75.9%,召回漲幅甚至比銷量的漲幅還要高。究其原因,矛頭指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發展速度與產業擴張速度脫節。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本身需要一定時長的使用周期來試錯。但新能源汽車從概念產生到落地,再到如今的高速發展,前后不過才幾十年,缺乏充足的試錯時間。
既然從技術到產業鏈成熟度都不高,處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為何走得如此急。在江湖行走的新能源車企們也是身不由己。隨著資本洶涌進入,如今轟轟烈烈的新能源市場中,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在頭部市場更是寸土必爭,不前進就已經成為一種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