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正式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意在拉攏半導體大廠到美國建廠,并限制其在中國新建高技術水平廠房。
3天后,美國商務部再下狠手,宣布將包括EDA軟件在內的四項“新興和基礎技術”納入新的出口管制。
而就在同一天,美國國會又通過了規模更大的另一項重磅法案,目標直指中國新能源。
還是在這一天,中國五家央企突然集體宣布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
中美博弈正愈演愈烈。面對紛繁復雜的環境,中國企業應當如何應對?
五大央企集體退市的背后
8月12日晚間,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鋁業、上海石化等五家央企集中公告,宣布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
在中美關系日益緊張的大背景下,這些央企為何集體宣布從美國退市?
證監會給出的解釋是:根據相關企業公告信息,作出退市選擇是出于企業自身商業考慮。這些企業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證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計劃不影響企業繼續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但在網絡上,這一事件被頻繁的與“脫鉤”兩個字聯系起來。
一位專業從事美股投資的業內人士表示,五大央企退市的原因大家也不用多聯想,其實就是美國要求海外的上市公司提供審計底稿。
2021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最終修正案。根據該法案,在美上市公司必須要解決長期審計合規性的爭議。如果在美上市外國公司連續三年無法讓美國監管機構檢查審計底稿,可能會被強制退市。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通過,意味著中概股應當在2023年底之前提交審計底稿,中國石油、中國人壽這類涉及國家敏感行業如金融、能源、軍工等的公司,只能選擇退出美國市場。
“你干的什么活兒都讓美國知道了那還得了,所以更不可能把自己的老底都拿到美國讓他們審計了,那么退市也就是個很自然的事情。”上述美股業內人士表示。
事實上,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央企。
此前,滴滴的事情大家已經都知道了,我們不想讓滴滴向美國提供審計底稿,其中有涉及到數據安全的考慮。滴滴掙扎了一年,最后也不得不宣布在美股退市。
阿里巴巴也在近期備受關注。7月26日,阿里提交了20-F表格年度報告后,被SEC依《外國企業問責法》認定為“委員會認定的發行人”。根據上述認定,今年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一個“未檢查”年度。
為了應對潛在的摘牌風險,阿里已于7月26日宣布將把在香港的二次上市變更為雙重主要上市。在港股上市已成為中概股規避風險的主要方式。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蔚來、知乎、嗶哩嗶哩、貝殼等23家中概股已實現在港美兩地上市,無論是回歸企業數量還是回歸速度都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