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啟日益臨近,資本市場碳中和、節能環保板塊表現活躍,券商也密集發布研報關注碳交易市場帶來的投資機會。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最大的益處是什么?開啟后將對相關行業產生哪些影響?碳交易背后的邏輯是什么?投資機會又在哪里?
對此,上海碳交易市場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參與研究和組建上海碳交易市場架構的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工程師齊康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
碳交易邏輯:碳排放的成本逐步內化到企業經營成本中
NBD:您認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啟最大的益處是什么?
齊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啟,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助力于我國碳排放達峰目標的實現。
目前,電力行業排放要占到全部總量的40%左右,要實現我國于2030年前達峰的承諾目標,需要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化工等主要用能排放行業盡早達峰,并有可能的話實現減量來平衡交通、建筑領域的剛性能耗和碳排放增量。
碳市場機制是以總量設定為前提的市場化減排機制,首期納入電力行業,再逐步納入鋼鐵、有色等行業主體,將實現對全國排放50%以上的總量控制,從而有助于“碳達峰”目標的實現。
其次,通過全國市場的開啟,將幫助廣泛的排放主體構建碳資產管理體系、推動社會大眾進一步強化低碳意識,特別是試點地區以外省市的企業,刺激企業向清潔能源轉型,從而為我國的低碳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
NBD: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啟后,將對相關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齊康: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首先將推動納入排放的行業,如電力行業企業,要加快排摸碳排放家底、建立健全碳資產管理體系,同時推動開展節能低碳改造,挖掘節能潛力。對于行業后續新增項目投資,碳排放成本將作為新增成本要素納入考量,相關企業主體會對火力發電新增投資更為謹慎。
其次,對于碳捕集和碳資源利用行業的發展產生顯著的助推效應,相關技術的研發和示范項目將逐步落地推進。
NBD:碳交易背后的邏輯是什么?投資機會又在哪里?
齊康:碳交易的邏輯是將碳排放的成本逐步內化到企業經營成本中。隨著碳市場的逐步成熟、高排放行業主體企業的逐步納入,投資機會在于:有可能率先實現工藝低碳轉型的即將納入碳市場的企業,如單位電量碳排放明顯低于行業基準的發電行業企業、低碳冶金、建材行業企業;具備相關專利技術的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具有良好碳資源利用場景、技術的機械加工、化工行業企業;具備技術經濟優勢的頭部新能源、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行業企業。
前期或賣盤偏少,價格趨于上漲
NBD: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啟后,如果出現價格異常波動,進行調節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齊康:由于目前僅納入電力行業排放主體,尚未引入投資機構,價格應不會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目前交易規則中也已設置有漲跌幅,可對此類情況進行調節。在排放主體天生厭惡市場風險且當前全國電力供應形勢趨緊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前期賣盤偏少,價格趨于上漲的情形,為滿足市場需要,可能有必要在滿足總量控制、信息充分透明公開的前提下,通過有償或無償的方式,設置相關機制向市場投放一定配額,以實現對市場的調節。
NBD: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啟后,為提升市場的覆蓋面和有效性,還需要出臺哪些方面的配套措施,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齊康:為提升市場的覆蓋面和有效性,可完善的措施和工作有:一是細化CCER的抵消機制,作為市場總體的補充調節機制;二是加強碳排放數據核查的監管體系建設,排放數據的口徑、尺度統一是市場良好運行的生命線,全國范圍內各企業核查數據的管理挑戰巨大;三是市場在賣盤稀缺、買盤較多時的調節機制可提前做好預案。
NBD:如何確保企業碳排放數據核查的準確性?
齊康:一是強化監管。有關碳排放數據主要是依據現有行業規范進行核算,相關燃料數據的認定、排放因子的規范取值等都還需要進一步細化相關的細則,并建立及時、統一的處理細則規定。
二是加強能力建設。有必要對各省市,特別是試點以外的省市核查管理部門人員、核查機構人員加強培訓,包括執業規范、核算規范等方面的宣講交流。
三是建立會商機制。對于相關特殊情況,由國家層面委托相關專業機構建立及時的會商處理機制,形成權威的處理規則后及時予以公開。
NBD:企業如何做好碳資產管理?
齊康:首先是完善組織體系。在企業現有能源、環境、財務等部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要構建涵蓋碳排放報告、交易組織、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小組和會商機制。
再是建立企業碳數據統計體系。依托現有能源數據統計、監測體系及計量器具體系,構建及時暢通、規范有效的碳排放數據統計體系,為碳排放數據報告、接受核查、清繳等工作提供堅實基礎。
還有排摸好家底,包括排摸好企業主要碳排放源及其降碳潛力。
NBD:國外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碳排放交易經驗?
齊康:良好的市場信息公開機制;推動排放主體配額分配方法逐步趨于有償化;以及聚焦對主要固定的排放源設施的監管,以降低排放核算口徑的調整對配額管理的影響。